高企申報專利數量:多少才合適?

高新技術企業(以下簡稱“高企”)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科技項目,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助力企業高效宣傳,還可以享受高達數十萬資金獎補,以及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需要滿足多項條件,其中專利數量是關鍵因素之一。那么,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到底需要多少個專利呢?

業界圍繞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時候,專利數量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即可

部分機構認為,高企申報只需要滿足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即可獲得滿分,這是基于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準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的解讀。

觀點二:需要15-18個專利

另一部分機構則認為,高企申報需要15-18個專利,依據是企業成立年限。具體來說,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

深入分析:專利數量與高新技術企業評審

為了更客觀地評估專利數量與高企評審的關系,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

1. 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高企評審的重要指標之一,占總分30分。平均年成果轉化不低于5項才能獲得最高分。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專利作為科技成果的重要證明形式,其數量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密切相關。

2. 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在高企評審中占30分,包括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關聯性和獲取方式等。

從知識產權類型來看,發明專利的分值高于實用新型專利。但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越多,其關聯性會越大。

3. 研發費用占比

研發費用占比是高企評審的另一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中型企業產生一個專利所需的研發費用為20萬左右。

專利數量越多,研發費用占比越高,有利于提高企業高企申報的通過率。

4. 銷售收入占比

高企要求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占企業總銷售收入的60%以上。專利越多,可計入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產品就越多,有利于提高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占比。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建議專利數量:15-18個

綜合以上分析,建議高企申報企業準備15-18個專利。

15-18個專利:盡量不要在專利上丟分

15-18個專利能夠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研發費用占比和銷售收入占比等多個評審指標的要求,顯著提升高企申報成功率。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規避風險,增加成功率

僅僅滿足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的最低要求,風險較大。如果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導致高企申報不通過,不僅會浪費審計、檢測、查新等費用,還會讓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付諸東流。

高企申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從多方面做好準備。專利是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建議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規劃專利數量,以確保高企申報成功。

延伸閱讀:

2025 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利布局與購買價格

專利布局策略有哪些: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秘密武器?

買專利有用嗎?買的專利與申請的專利有什么差別?

實用新型專利市場價格分析

買專利實繳注冊資金: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