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日趨激烈,我國科技技術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先進技術企業,之前有一些不知名的企業,暗自下決心,專注著國內高新技術的發展。在聚光燈下,華為領先布局電子產品,5G技術獲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殊不知,華為并不會停下腳步,就如同任正非對此評論說的:華為會用技術證明自己!

華為的底氣在哪里?是全球領先的技術和專利布局。

華為的專利數量,行業排名全球第一

前不久,市場調研機構數據表明,2018年前三季度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中,華為市場份額已經逼近30%,處在第一;專利數量層面,到目前為止,華為排在第一,專利數據達到了49.5%。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美國CNBC采訪時表示,歸功于華為在眾多業務層面的強勁表現,華為在2018年將會再次創下歷史紀錄,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

華為官方表示,華為已經獲得25個5G商用合同,并與全球50眾多商業伙伴簽訂合作協議,華為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也已經超出10000個,在行業內遙遙領先。2019年上半年,華為將發布搭載5G芯片的5G智能手機,并將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化商用。

而最新的消息是,華為已經正式在美國起訴了電信運營商T-Mobile,要求該公司賠償8000萬。原因是這家美國的運營商在拒絕與華為簽訂專利授權協議的情形下,仍在繼續應用著華為的專利技術。

有些人將之稱之為華為的大反擊!事實上,華為從不害怕打知識產權官司,無論對手是誰。遠的如思科、摩托羅拉,近的如三星、T-Mobile。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十分重視研發的企業,近十年來,華為在技術研發層面累計投入了將近4000億人民幣。僅2017年的研發費用就將近900億人民幣,占營業收入的將近15%。截止到2017年底,華為公司在國內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了64000多件,海外的數量也達到了將近49000件,獲得授權的專利也達到了將近75000件。這當中90%以上的專利都是發明型專利。

正是其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和專利布局,華為已經躋身為全球最具實力的高科技硬件公司之一。

企業可以向華為學什么?

而小編要說的是,每一家企業都應當在知識產權布局層面,向華為學習。有的企業可能會說,我的企業不大,并不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事實上,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任何一家企業,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必須面對一系列知識產權問題。

企業要創建品牌,首先就涉及商標問題,而且這不單單是注冊商標這樣一個簡單操作的問題,背后可能還涉及到商標侵權風險分析、商標矩陣布局等問題。

企業運營中研發的新技術、新設計,本身就和專利布局、軟著登記息息相關,企業采用的技術方案,怎樣進行有效保護?是不是存在侵權風險性?都需要有個可靠的答案。

延伸閱讀:

專利布局策略有哪些: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秘密武器?

買專利有用嗎?買的專利與申請的專利有什么差別?

買專利實繳注冊資金: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新途徑

公司以專利入股繳納什么稅?探討知識產權的稅務處理

專利評估價值充作實繳資本問題,專利可以評估作價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