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近日鳴鑼上市,首個交易日,25家首批上市的企業成為了聚光燈下各方關注的明星,25股總成交額高達485億元。
作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與上市主要考核內容的科創板,專利數據是能夠反映企業各方面信息的一個重要指標。
客觀的專利數據是創新企業開始申請專利之日起,詳細記錄企業發展歷程相關信息的記分牌,會受到各方的關注與重視。
除了反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之外,專利數據會從哪些方面對企業造成影響呢?
一、專利數據能夠從側面反映企業的誠信問題
數據是客觀的,企業的一切過往行為將被專利數據記錄下來。不要認為專利申請可以放之不管,可以很隨意。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主體如因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5年內受到2次行政通報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由負責部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什么是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關于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局令第75號)第三條在局令第45號第三條的基礎上,將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定義,從三條增加為六條(詳細信息自行搜索)。
可見,不要認為專利申請只是一項無關緊要的日常工作,企業過往的數據將會在各個重大時間節點隨時赤裸裸的公之于眾。
除了上述總局發布的規定之外,那么企業哪些專利工作可能會導致誠心問題呢?
A、企業有沒有為了提高估值或完成業績指標而大量申請與本企業主營業務無關的申請。例如IPC分類號能夠跨越A-G部的,應該考慮企業本身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
B、是否為了政府的各種補貼制造一些非正常申請。需要謹防的是有些情況下可能這并非企業本身意愿,但是由于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認知空白,會被一些不正當的合作機構利用;
C、是否利用有誤導性的專利信息進行虛假宣傳。例如企業故意將申請尚未授權的專利申請,標榜成擁有專利數據多少,更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知識不足而更加容易導致虛假宣傳,例如企業僅僅是提交了PCT申請,便到處宣傳企業擁有國際專利多少件。
二、專利數據將成為判斷企業經營環境的風向標
企業、行業、國家都重視知識產權,也就意味著真正的創新主體會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研發成果,會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
企業自身的以及所在行業的專利糾紛數據,將成為判斷自身技術穩定性、產品銷售風險性等企業經營環境的判斷依據。
企業一方面要重視自己產品是否侵犯其他企業的專利權。對于侵權風險的防控,應該是貫穿于企業產品研發生產的立項、實施、銷售的各個環節,而不是事后亡羊補牢。
另一方面,企業也要重視自己的專利權是否被侵犯。企業通過專利訴訟構建技術與市場壁壘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頻繁陷入專利訴訟糾紛中,也不是上上之策。國外很多大型企業,遇到糾紛多以談判解決,因為任何公開訴訟信息,都將影響大眾特別是投資者對于企業的經營環境的考量,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好的解決方案。
三、專利數據可以判斷企業發展中的戰略性格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一個國家戰略,同樣的,對于建設一個知識產權強企也是一個企業戰略。
專利數據能夠客觀的描述企業在科技創新與技術保護理念上的客觀發展歷程。如果企業在專利工作中,想起一茬是一茬,或者是臨陣磨槍,沒有任何戰略布局,這不是專利思想。構建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專利戰略是企業戰略性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不能把專利當成獎狀,為了宣傳制作了漂亮的專利墻。而真正能夠掛滿墻的專利,應該是拿下來就能去戰斗的高價值強保護的核心武器,而不是披著授權外衣的,沒有任何保護范圍的花拳繡腿。
不是說專利示范企業等榮譽沒有用,宣傳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真實的與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專利工作要落到實處,要上的了廳堂,更重要的是下得了廚房。
希望正在科創板路上的企業,不要讓專利成為了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延伸閱讀:

專利申請對企業上市的好處

企業IPO上市,知識產權尤為重要?

別讓專利成為上市的絆腳石!

企業上市需要用到專利嗎?